您当前位置:首页>道教历史 >

杨羲等创作上清经

时间:2012-05-25

杨羲等创作上清经
继葛洪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 最后撰写《抱朴子》之后,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又有《上清经》出世。奉此经典者逐步形成为一个上清派。《上清经》中以《大洞真经》最为精妙,被列为上清这 首,称为《上清大洞真经》。关于《上清经》的源流,在《上清源统经目注序》(据陈国符先生考证,此文本顾欢撰《真诰》和《上清经述》(均载《云笈七签》卷 四)等著作里均有记载,但多荒诞不经。故序文虽较陶弘景《真诰叙录》为早,这里仍根据陶弘景《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中的介绍。它说:“伏录《上清真 经》出世之源,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太岁甲子(364年), 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舍人杨某(即杨羲),使作隶字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某(即许谧)并弟三息上计掾某某(即许岁羽), 二许又更起写修行得道。”所谓“降授”,乃是扶乩降笔,并非直接传授,一般均系造经者的托词,兴宁二年魏华存早已去世。故《上清真经》有可能即系杨羲等所 造。但所谓“南岳魏夫人”,在晋代似确有其人。据《顾氏文房小说》所收之《南岳魏夫人传》说:“魏夫人者,任城人也。晋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名华存,字 贤安。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三传,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亲戚往 来,一无关见。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幼彦后为修武令。夫人心期幽灵,精诚弥笃。二子粗 立,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后众真下降,而清虚真人王君为之师,授以《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金 马》、《神虎真文》、《高仙羽玄》等经,共31卷。 王君云:此即昔南极夫(真)人,西城王君所授也。景林真人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其后幼彦物故,值天下荒乱,夫人抚养内外,旁救穷乏,亦为真仙默示其 兆,知中原将乱,携二子渡江,璞为庾亮司马,为温太真司马,后至安城太守。遐(瑕)为陶太尉侃从事中郎将。……二子位既成立,夫人因得冥心斋静,累感真 灵,修真之益,与日俱进。凡住世八十三年。以晋成帝成和九年(334年) 托剑化形而去。”《太平广记》卷五十八《魏夫人传》与此相同。《御览》卷六百七十八引《南岳魏夫人内侍》辞句与此小异。葛洪《神仙传》说:“中候上仙范 邈,宇度世,旧名冰,服虹景丹得遭。撰《魏夫人传》。”据此,则此传当于晋代出世。其父魏舒,《晋书》卷四十一有传。所谓“清虚真人王君”,即指王褒。 《云笈七签》卷四《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及《上清经述》,皆有魏华存从清虚真人王褒受《上清经》的记载。《隋书》卷三十三《经籍二》史部杂传类录有“《清虚 真人王君内传》一卷”,题为“弟子魏华存撰”,《云笈七签》卷一百六有节本。该传称:王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下距魏华存之生二百八十余年,故所谓王褒授经之说,实属虚妄。但《真诰》卷二十第二谓有“杨 (杨羲)书《王君传》一卷”,因此在魏华存之时,或许已有部分《上清经》出世,后为杨羲所得,并与许谧、许岁羽等人依托魏夫人“降授”,又从而增演之,这 也是可能的。盖当时造经者,不乏其人。上清诸真传的陆续出现,即是其证。在诸真传中记有不少经符秘笈的传授神话。迸些神话虽不是事宴,但从中可以探索上清 派的思想渊源及其有关经籍的繁演过程。在《王君内传》中,除有酉城真人授与王褒《太上宝文》等8种经书共31卷,此与《南岳魏夫人传》所受者完全相同而外,还有主仙道君授以《上清隐书龙文八灵真经》2卷, 太帝君授“《龙景九文紫风赤书上清神图八道玉录》,南极紫元夫人一号南极元君授以《九道回玄太丹绿书》、三皇道君授以《玉道绿字回耀太真隐书》,上清玉晨 帝君、玄清六微元君授以《宝洞飞霄绝玄金章》,《太极隐书》,中皇玉帝授以《解形变流景玉经》等等。除《王君内传》外,《云笈七签》卷一百四有《太元真人 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题为“弟子中候仙人李遵宇安林撰”,《隋书》卷三十三《经籍二》史部杂传类曾著录,亦题“弟子李遵撰”,但书名为《太元真人东乡司 命茅君内传》。《真诰》卷八注云:“李中侯,名遵,即是撰《茅三君》者。”卷十一注云:“吾(指定录中君)有传纪者,即是《三茅传》也。按长史甲子年书 云,未见传记;则口受此书时,或在癸亥年〈363年)中也。”其中涉及道教经书方术的传授者有《玉佩金王当之道》《太极玄真之经》、《阴阳二景真符》、《紫素之书》和九转还丹等。《云笈七签》卷一百四还有《玄洲上卿苏君传》1篇, 题为“周季通集”。《隋书》卷三十三《经籍二》亦有著录。《真诰》卷五在“杀谷虫自有别方得者秘之”下有注云;“此即《苏传》中初神丸方也。”又卷十“此 用(周)君口诀”下注云:“此是论合初神丸事,其方在《苏传》中,即周紫阳所撰,故受此诀,是告长史也。”周紫阳,即周季通。说明周季通所撰《苏君传》, 亦在晋代许谧、许岁羽之时即已流传。该传指出:苏君乃周季通之师,讳林,字子玄,濮阳曲水人。曾师事华山仙人仇先生,仇又将他介绍给真人涓子,涓子遂授以 真诀,告诉他说:“欲作地上真人,必先服食药物,除去三尸,杀灭谷虫。”并指出:“凡欲求真,当先服制虫丸。制虫丸者,一名初神去本丸也。欲作真人,当先 服仙丸。制仙丸者,太上八琼飞精之丹也。”后又授以“守三一”、“守洞房”、“守玄丹”等法术。林谨奉其术,遂得道成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道藏》有 《紫阳真人周君内传》1卷, 《云笈七签》卷一百六有节本,皆未著撰人。《真诰》卷十四注云;“今有华撰《周君传》。“卷二十“华侨”条下又注说:“今世中《周紫阳传》,即是侨所 造。”《旧唐志》史录杂传类、《新唐志》子录神仙类、《通志略》诸子类道家均著录,并题为华峤撰;《宋志》神仙类则为“华侨《真人周君内传》一卷”,是 新。旧《唐志》与《通志略》之华峤,即《真诰》注与《宋志》之华侨。证明此传为晋人华侨所撰。传末有“晋隆安三年太岁已亥(399)正 月十七甲子书毕”一语,可能为作者自记其写作完成之年月,亦很可能为传抄此书者自记其书写完毕时之年月而为后人误入正文。不论属于那种情况,均表明本传成 书的时间当不会晚干这个时候。按《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说:在“众真未降杨之前,已令华侨通传音意于长史。华既漏妄被黜,故复使杨令授,而华时文迹, 都不出世”。卷二十又说:“渐渐真仙来游,……裴清灵,周紫阳至,皆使通传肯意于长史。而侨性轻躁,多漏说冥旨,被责,仍(乃)以杨君(杨羲)代之。”可 见华侨开始传授《上清经》,比杨羲更早。《周君内传》也许可以反映部分华侨时的情况。该传谓周君名义山,字季通,汝阴人。祖父玄,元风元年(前80年)为青州刺史。父秘,为范阳令,后迁陈留蒯史。其中记有服制虫细丸以杀谷虫之术,并详细介绍了杀虫之方,还有合制四镇丸的方法,胃服之可以断谷,有助于导引行   。 又指出:“虽服此药以得其力,不得九转神丹金液之道,不能飞仙矣,为可延年益寿,亦辟其死也。”在谈到“飞仙要诀”时还指出:“仙人曰:药有数种,仙有数 品。有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与太极真人为友,拜为仙官之主,…….此皆上仙也;或为仙卿大夫,上仙之次也。游行五岳,或造太清,役使鬼神,中仙也;或受封 一山,总领鬼神,或游翔小有,群集清虚之宫,中仙之次也。若食谷不死,日中无影,下仙也,或白日尸解,过死太阴,然后乃仙,下仙之次也。”这种强调九转神 丹金渡和所谓药有数种、仙有数品的思想,与葛洪《抱朴子》的有关论述极其相似。传中也谈到守三一之法以及思神和“存洞房”之事。特别是其中所提到的各种仙 真和经符秘录颇多,反映早期的上清派思想是和其他道派的思想互相混杂的。它在叙述周义山在接受各地仙真的经符秘录时说:又往蒙山,遇衍门子,授以《龙矫 经》及《三皇内文》;登王屋山,遇赵佗子,受《芝图》十六首及《五行秘文》;又遇黄先生,受《黄素神方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书》四十四诀;登石番冢山,遇上 卫君,受《太素传左乙混洞东蒙之录》、《右庾素文摄杀之律》;西登白空山,遇沙野帛先生,受《太清上经》;登峨嵋山,入空洞金府,遇甯先生,受《太丹隐 书》八禀十诀;登岷山,遇阴先生,受《九赤班(斑)符》;登歧山。遇臧延甫,受《忧乐曲素诀辞》;登粱山,遇淮南子成,受《天关三图》;登牛首山,遇张子 房,受《太清真经》;登九嶷山,遇李伯阳,受《李氏幽经》;登钟山,遇高丘子,受《金丹方》27首; 登鹤鸣山,遇阳安君,受《金渡丹经》、《九鼎神丹图》;登猛山,遇青精先生,受《黄素传》;登陆浑山,潜入伊水洞室,逼李子耳,受《隐地八术》;登戎山, 遇赵伯玄,受《三九素语》;登阳洛山,遇幼阳君,受《青要紫书三五顺行》;登霍山,遇司命君,受《经命青图上皇民籍》,登鸟鼠山,遇墨翟子,受《紫度炎光 内视图中经》;登曜名山,遇太帝候夜神童,受《金根之经》;登委羽山,遇司马季主,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录)形》;登大庭山,遇刘子先,受《七变神法》; 登都广建木,遇谷希子,受《黄   之 法》、《太空之术》、《阳精三道之要》;登桐柏山,遇王乔,受《素奏丹符》;登太华山,遇南岳赤松子,受《上元真君书》,登太冥山,遇九老仙都君,受《黄 水月华四真法》;登合黎山,遇皇人,受《八素真经》、《太上隐书》;登景山,遇黄台万毕先生,受《九真中经》;登玄垄羽山,遇玉童十人、九   丈人,得《白羽紫盖服黄水月华法》;登扶广山,遇真青小童君,受《金书秘字》;登丹陵山,遇龚仲阳,受《仙忌真记》。最后,还常山石室中,斋戒念道复积九十余年,中央黄老君乃授以上真之道,遂使受《大洞真经》39篇,昼夜习之积11年,遂乘云驾龙,白日升天,上诣太微官,受书为紫阳真人。
以上这些记载,都不过是神 话传说,不能据认为是事实,但从这些道书来看,一部分与《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五《上精大洞真经目》所列各经书的名目基本相同,但其中也有一部分 并不属于《洞真上清经》这个系统,如《三皇内文》,乃是《洞神》部经典;《太清上经》、《太清真经》和《金液丹经》、《九鼎神丹》之类,应属《太清经》 部,乃是《洞神》之辅,与葛洪的金丹道派系统有关,这说明早期的上清派与金丹道派可能有一定的联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道教分化过程的一些蛛丝马迹。但必须 看到,尽管《传》中说明周义山接受的经符秘录很多,但他认为:在这各种经书之中,是以《大洞真经》为最高,从而反映出作者明显的上清派立场。
还应指出,虽然在上述诸真 传中都谈到了许多经书的传授,但并不等于这些经书在撰写诸真传时便确已存在,故《真诸叙录》在谈到王灵期得到许黄民的真经之后,“乃窃加损盖,盛其藻丽, 依《王》、《魏》诸传题目,张开造制.以备其录”。所谓“王、魏诸传”,即指诸真传。说明诸真传中所列的一些经书,有的仅是一个“题 目”。按照这些题目来制造文章者,乃是后来的王灵期等人。事实上,在晋代便有《上清经》的不少造制者,其劁造活动比较集中的大约有两次,一次是东晋前期以 杨、许为代表,包括魏华存和华侨等人。他们所造制的经书,陶私景曾作过收集整理,并列有目录。可惜这个目录早已佚失,现今遂难于考定。《真诰叙录》谓“凡 三君(杨羲、许谧、许岁羽)手书今见在世着:《经》、《传》(诸真传)大小十余篇,多掾(许岁羽)写,《真口受》四十余卷,多杨(杨羲)书。”根据这段叙 述,可以略知此次经书造制情况的一斑。他们所造制的经书,后来成为珍品,但由于教徒间的互相封锁,所以流传不广。另一次经书制作活动是东晋后期以王灵期为 代表。他是“依《王》、《魏》诸传题目”来进行造制的,“并增重诡信,崇贵其道。凡五十余篇。”陶弘景在《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中注说:“非都是灵期 造制,但所造制者自多耳。”于是,“走多竞之徒,闻其丰博,互来宗禀。传写既广,枝叶繁杂。新旧浑淆,未易甄别,自非已见真经,实难证辩。”说明王灵期等 人造制的经书,乃是以假乱真,以致“许、王齐辔,真伪比踪”,“举世崇奉”,流布甚广,到陶弘景的时候,“京师及江东数郡,略无人不有;但江外尚未多 尔”。
关于《上清经》的传授系统,唐德宗时,李渤撰有《真系传》一卷(见《云笈七签》卷5),对此作了叙述。根据该传和《真诰叙录》等有关资料记载,《上清经》乃系东晋哀帝兴宁(363——365)间扶乩降笔,由杨羲用隶字写出,以传许谧、许岁羽,岁羽传其子黄民,黄民以传马朗及朗弟马罕。宋明帝时,殳季真就马家得之,明帝恩弘道教,于太始三年(467)筑 崇虚馆供养陆修静,遂以殳季真所得的《上清经》与陆。陆又兼得《灵宝经》、《三皇文》,遂总括《三洞》,实际上已并不专主《上清经》了。后又以之授与齐兴 世馆主孙游岳,游岳以授粱陶弘景。陶氏搜摭杨、许遗经,较为完备,在南齐厩顾欢的基础上,编撰《真诰》一书,对上清经的源流和传授历史作了较为系统的叙 述,成为上清派的著名代表。惟陶氏之学,偏于丹道,且从陶氏起,此派园居茅山,后遂被称为茅山宗,为符录科教派的三大宗之一。而陶弘景即是茅山宗的创始 人。其传系直至元代,乃台并于正一。
上清派在开创之初,本与天 师道有密切的关系。上清派的早期开创者,有些便是天师道的信徒。如被尊为上清第一代太师的魏华存,即曾任天师道祭酒。陶弘景《登真隐诀》卷下戴:“正一真 人三天法师张讳告南岳夫人口诀。”原注说;“云以夫人在世尝为祭酒故也。”丹阳许氏,也本是天师道世家。许谧兄迈,即著名的天师道徒,与“世事张氏五斗米 道”的王羲之交往甚密,叉曾师事天师道祭酒李东。《真诰》巷二十说:“李东者,许家常所使祭酒,先生(许迈)亦师之。家在曲阿东,受天师吉阳治左领神祭 酒。”至于华侨,接《紫阳真人内传》末的《周裴二真叙》的记载,亦曾“诣祭酒丹阳许治受奉遭=道之法”,也是天师道的信奉者,杨羲,许谧均与他有过交往,而且华与许氏还有婚姻关系。这些,都表明早期上清派的主要人物均与天师道有联系。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说上清派是从天师道分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