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道教人物 >

笪重光

时间:2012-05-25

笪重光 (1621~1691年),字在辛,号君宣,隐居茅山后,改名蟾光、传光、江上光、逸蟾,号郁冈真隐、扫叶道人。世称郁冈居士,江上先生。生于明熹宗三年 (1621年),句容望仙乡 (今属江苏句容市白兔镇)茅庄村人。家道殷实,为当地大户。重光幼年勤奋好学。叔祖笪金镜,好善乐施,常惠济于茅山道观,他因受家庭影响,从小接受了道教 思想。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笪重光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时年29岁,授刑曹晋郎中,关中恤刑。顺治十五年(1658年),官升湖广道监察御史江 西巡按。就在这个时期,笪重光因一次秉公断案,牵扯到当朝权相明珠和余国柱,为谗言诬陷中伤,他深感仕途艰难,遂生辞官归隐之心。顺治十六年(1659 年),他辞去官职,初居镇江第一楼街,聊以诗画自遣,当年即归隐茅山郁冈峰,开始了潜心修道和作画写诗的生涯。顺治十七年(1660年),他在茅山作传世 名画《松溪清话图》,画中反映了他隐居茅山“复得返自然”的心境。? 笪重光是全真教传入茅山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为全真教在茅山地区的传播成绩卓越。清康 熙二年(1663年),全真教振兴之祖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门徒长途跋涉至茅山、南京、杭州、湖州等地立坛传戒,皈依弟子达万余人,其中笪重光皈依其 门下。王常月是道教中的广大教祖,十方善士很多都是他的法裔,其中笪重光伍守虚金筑老人,都是当时道教中有名的启派师,他们在各地谈经说戒,创立了不少龙 启派师。(刘厚估《白云观与道教》,文载《道协会刊》)。对于笪重光为龙门启派师,《道教源流考》也有类似之说: 笪重光系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启派师。目前,道教全真教开坛传戒中的《初真戒》为王常月撰,该戒后序为笪重光所写,署名郁冈居士笪重光。时值康熙十二年 (1673年)。?
王常月传戒弟子黄守中 陶靖庵吕云隐等,在苏杭湖各地宫观传戒开创龙门支派。笪重光则于茅山郁冈峰修建扫叶楼、松风阁,并同茅山乾元观住持孙玉阳弘扬全真教义。孙玉阳拜沈常敬为 师,沈常敬又与王常月为同辈。这期间还有“阎蓬头”也在大力提倡全真教,经过笪重光和几位全真教徒的努力,后来茅山的乾元观、玉晨观、白云观、仁钓观、德 钓观,先后被改为传授龙门派,或龙门岔支派,全真教龙门派在茅山极为兴盛。?
笪重光对茅山道教的另 一大贡献是在元朝刘大彬《茅山志》的基础上,编撰了元末至清初茅山道教历史沿革的清《茅山志》。清《茅山志》编撰于康熙八年(1669年),这时笪重光已 隐居茅山达10年之久。清《茅山志》与元刘大彬《茅山志》相比,增加了一些内容,如茅山全景图、宫观名泉洞记、明清诗词及道秩考等。今天看来,清《茅山 志》记载茅山道教事件太简略。如元《茅山志》卷11宗师传记中在记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时,明文写进其为句曲朱阳里人,而清《茅山志》在记朱自英传记时,就 省略了该句,明清两朝道教事件就更简略了,这是清《茅山志》的一个缺点,但它毕竟记载了元末至清朝三百年间,茅山道教历史沿革和传承之史料。? 笪重光在 作画写诗方面的成绩,《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这样的评述:笪重光精鉴赏,工诗文,尤以书画名重一时,书法苏(轼)米(芾),笔意超逸,与姜宸英、汪士 祯、何焯齐名,合称四大家,最为王文治所称服。康熙八年(1669年)至十三年(1673年),笪重光继《松溪清话图》之后,作《茅山春游图》《仿元人山 水》等(收录于《虚斋名画录》)。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十三年(1674年)春,笪重光患脚病,著《书筏》、《画筌》两篇传世。他在《画筌》后记中 写道:仆以患足,守拙深山,离群索居,同于木石,偶著有《书筏》、《画筌》二篇,聊以遣怀,非敢自谓解事也(《艺林备著丛刊》)。这些传世名作,都是他归 隐茅山后创作的。?
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于12月29日进入茅山地区,笪重光应召前往迎驾康熙帝。笪重光曾作诗一首,真实反映了此事。诗道:句曲城东紫气屯,回銮午夜宿农村。只今四海为家日,不遣儿童避至尊。可见,爱好诗词书画的康熙皇帝对他亦当格外器重。?
笪重光羽化于清康熙三 十年(1691年)。他在清代是茅山道教集大成者,坎坷的仕途生涯,使他对人生有了一个彻底觉醒的认识,他辞官归隐茅山,真正寻找到返朴归真的人生归宿, 以至后来在茅山地区宣传和弘扬全真道教义,编撰清《茅山志》。同时,作画写诗,聊以自慰,其精神寄托是道教思想伴随着他面对困境,向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