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道教养生 >

茅山道教养生略论

时间:2012-05-03

茅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

                                                                                    何春生

 
茅山道教养生始于三茅真君,三茅真君即茅山道教 的开山祖师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的茅氏三兄弟之老大茅盈,18岁出家隐居北岳恒山悟道,后来句曲山修道,采药炼 丹,济世利民,又度其二弟、三弟先后来句曲山共同修炼,三茅兄弟先后得道成仙,他们在句曲山的恩泽,为当地百姓所深深敬仰,为永远的怀念他们,更句曲山为 三茅山,简称茅山。
魏晋以来仰慕茅氏三兄弟的修道者接踵而至,从而形成了以茅山为中心,以三茅为信仰的道教派别由此而产生,道教茅山上清派就是在此生根发芽壮大。
茅山道教养生一是以茅氏三兄弟采药炼丹,济世利 民,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以及他们为百姓治病的临床实践中所积累的一系列养生治病的方法和中草药验方,为后世道教徒的修身养性所效法。二是魏晋以来句容本地 的贵族士大夫诸如杨羲、许谧、许穆等造作的上清经以及上清经法所标榜的上清大洞真经,开创了上清派。以道为本,以修炼成仙为宗旨的养生理念,使道教善养生 提升到了一个以修道养生,得道飞升的一个高度。三是元明以降,北方全真派的渗透使得茅山上清派的养生理论不得不与道教内丹修炼相互交融,从而形象成了上清 派从最初的外养到外养与内炼相结合的系统内丹体系的修炼。
一、三茅真君的修真养生法
茅氏三兄弟的修真养生法重要的在于行善积德、采 药炼丹,三茅真君认为修道先修德,先修善,无德无善,无以感至人,更无至于传授真诀。三茅真君认为,万物有灵,凡有利于众生的一切善事,都要尽心尽力去 做,为善无大小皆系阳,为恶无大小皆系于阴,积善兹大则阳气发而致祥和,积恶致深则阴气作而为祸,故希寿之士,先积阴德,后迎阳报者,而后致遐龄也。
后世道教徒为三茅立传,传世有《三茅经》、《三 茅宝诰》、《三茅君垂训文》,都是教人行善积德修身养性的。三茅经说:今之世人,伍幻飘蓬,财色种种,恩爱重重,五贼外染,七情内攻,耽恍炽欲,贪恋昌 荣。结果是:“削夺寿龄,灭除衣禄,殃及子孙,天符抄纪,夺禄诛魂,水火疾疫,灾体殃身,重罚雷府,永坠地狱,难出苦论。经文所示就是要告诫世人要多行 善,多积德。而在具体的行善积德过程中,三茅真君首先以治病救人为首善,三茅真君从陕西咸阳来到茅山最大的功德就是治病救人,其中的故事枚不胜举,其留下 的中草药验方有195种为现代中医药学所认可,但三茅真君的修真养生法,还包括炼性至真,守形全生,也就是说修真养生者,要远离声色,淡泊名利,三茅真君 说:冶容,夭寿之阶也,淫声,伐性之斧也,珍饰厄酒,动神之药也。也就是说:若正已修身,须看破红尘,若道业日进,须清光灵神。三茅真君在修炼养生中还提 到一些禁忌,如雷电震雨,此乃天神震怒,须拱立稽首,凛而兢惧,宴息于床,无行夫妇,不可不惶等等。当然三茅君的修真养生法还有很多。仅一部《三茅经》实 际上就是三茅修真养生法的全部。
二、上清大洞真经的养生法
《上清大洞真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简称 《上清经》,全书共三十九章,也称三十九章经,此经典是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魏华存所传,然后又传给句容的杨羲、许谧等,《上清大洞真经》主要讲的是存 思、导引、炼气、食气、内养、内丹等修炼方法。《上清经》认为,人身五脏六腑皆有与天体万物相应的诸神相暗合。若静心养真,即可天人感应,与道合真,存思 的目的就是让人的思维在与天地万物交合之中,使其元神能及时返回自己身中而不为万物所侵扰,使心神回归正位。同时稽首礼拜,倾心向神,端拱止虑,息念为 斋,心香为案,静气神空,感通上真,志心归命而降瑞气,使人之精气神通于神明,日月星明于心中,自然神清气正,三毒消灭。
导引之法即是人的四肢五体在行气、按摩、漱咽等 动静结合中的一神功法,《上清经》认为,人是一个小地球、小宇宙,天有日月星辰、四季、五行三百六十五日,有人四肢、五脏六腑三百六十五骨节,百关开通则 五脏畅通,六腑俱净,则邪气不入,《上清经》的导引有六字诀,嘘、呵、呼、嘻、四(四字要加口旁)、吹六字法。茅山上清午朝科仪中,把上述六字诀在科仪中 表现的淋漓尽致。
炼气是道教上清派养生法的必修科目,道教徒入道 之初必须学会炼气法,方法很简单,炼气时,正仰卧,徐徐漱咽。行气时,口不要闭,吐气,鼻入气,一呼一吸为一息,以三百六十息为一意。初炼气当先炼气二百 一十息。炼气时,多入少出,闭气七十息,使气绕脐四周,即还骨管,炼气的目的就是要深呼吸缓吐出,令气莫交错,适守神气。五脏安和。
食气又名服气,也叫吐纳,比炼气更进一层。茅君曰,凡食气之道,气满为宝,一岁肌肤充荣,二岁肌肤和良,三岁至筋骨坚强,四岁至骨髓填塞,天有四时,故人食气亦应之四岁,即神与形通。意思是说修持食气四年,即应天地造化之节候,神形合一。
内炁与内丹,是上清派炼养生修炼的一个高级阶 段,内炁是内丹修炼的一个过程,内丹就是以自身为炉鼎,以精气神为药物的一种自修方法,上清派的内炁与内丹,与元代以后道教全真派的内丹修炼是有不同的。 全真派的内丹修炼功法可以说是在上清派内炁内炼基础上总结道教外丹实验的经验上的一种道教丹法。虽然都强调精气神的内在修炼,但道教上清派的存思、导引、 吐纳、服食等,实际上就是道教内丹修炼的集大成者。
三、陶弘景的养生法
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 家、茅山道教上清派的宗师。丹阳秣陵(今南京)人。隐居句曲山,武帝礼聘不出,时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夙好养生,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读,便有养 生之志。他撰集的《真诰·甄命授》和《养性延命录》,较全面地收录和整理了南朝以前有关养生论述,概括出养生之方,养生之契,养生之要,对后人影响较大。 他认为,“夫形生愚智,天也;弱强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已。”通明说:“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寿。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 生。”他认为,人之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依其自然,后天靠其自养。他说,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 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他提出了人生四个阶段即胎儿期、哺乳期、成长期、壮老期应注意的问题。他认为,只要先天胎气 充实,后天注意导养,年未可量。
那么,怎样注意后天导养呢?他说,要学习养生之方,注意养生之契,且记养生之要。养生之方: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
养生之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养生之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