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茅山道院

当前位置: 茅山道院 > 上清文献 >

茅山道教文集 第一章 道 经 浅 注 一、《三茅经》浅注

2025-01-18 10:59:16

第一章

一、三茅经浅注

[提要]

《三茅经》全称《九天灵宝金华冲慧度人保命茅君真经》,收入《茅山帝君宝忏》内,简称《三茅宝忏》。其与柳守元编撰的《三茅真君法忏》不同。卷首忏序为乾隆二十六年(1741)南林蒋大治作。《三茅宝忏》包括《三茅真君宝诰》《三茅真君垂训文》《三茅真君圣号》《祖师九天司命三茅真君灭罪宝忏》等篇目。

此经《道藏》未收,元、清两朝《茅山志》也未曾记述,但从蒋大治所作忏序得知此经是清朝流传下来的。对茅山道教来说,此经能流传下来,可谓填补了近代茅山道教教理教义的空白。该经是当代茅山道教徒日常诵习必修的经书之一,每当做道场时,都要念诵此经。

尔时茅君及诸仙曹,在玉清宫中宝珠之内,得受元始天尊妙旨。是时,山海藏云,林木献瑞,十方诸天,各驾狮象凤鸾,浮空而下。三界四府,神将天兵,百千万亿,各各仗剑持斧,围绕法轮,幽明朗彻,超度洞玄,梵气旋箕,灵风郁秀,演书丹篆,字各一丈二尺,字吐金光,焰含五色,照满无极世界,光中无碍,一时十方诸地,善恶男女,川泽丘陵,山河草木,飞潜跃走,蠢动含灵,有情无情,光中复现种种金莲,莲中道化太和真一之气,度接群盲,所有众生,十方烦恼冤障,一切果报因由,皆令荡除,及诸酆都亡魂,所受罪业,尽蒙释放。承斯道光所及,三邪驱逐,八识消灭,淆淆纯纯,妙合无伦。杳杳冥冥,性归虚湛。得此慧力,守魄炼精,止念涤情。养无相体,入七宝镜有无相通,物我相同,其往无在,其来无从,妙化大极。天地赋形,二气混合,无为之功,无为气化气化精灵,精灵神固,神固形存。阳升阴降,包含太空。阴阳互合,胎孕以生。赤子之心,抱元还真返虚复静,气驭形神。形动神静,与道相通。谷虚应声,心虚应神,神虚应气,气虚应精,虚极则明明极则莹。超乎精神,而无死生。道非有心,有心气更。道非无心,无心邪侵。静默厥中,神无丧倾。希夷忘形,归我之宗。浮沉恍惚,渺漠如云。一阳变化,充溢氤氲。阴复生阳,阳复生阴,流戊就已,变化无穷。运筹斗柄,万怪潜踪。回光混合,万神仰恭。精从内守,气自外生。以气驭精,可以长生。取二候奥,合一元功。今之世人,任幻飘蓬,财色种种,恩爱重重。五贼外染,七情内攻。耽荒炽欲,贪恋昌荣。吾因凡念,遂列朝忽然顿悟,弃职修心。窒欲以静,幸遇元君,授道降魔,炼丹保生,玉符护体,金章服荣,名留仙府,位充真君。十万天兵,侍卫我身。慧光朗朗,冲透幽昏。玉清简箓,玉皇侍晨,社令九州,掌执雷霆,岳渎功曹,尽属枢衡。怜诸世苦,夕死朝生,五浊恶染,三涂罪征。不识轮回,随心造营吾核善恶,法令严明。神有过愆,降秩天廷。人有罪恶,削夺寿龄,减除衣禄,殃及子孙。若神有功奏报加升。若人有功,紫府标名,鬼神密佑,所愿咸成。人心合圣,正大光明。仁义溥博,忠君孝亲。损己利物,济苦怜贫,福资三涂,恩及四生。积功累行,布德修心,必加纪录,申奏超升,职居天府,拔出尘蒙。若人奸佞,忤君逆亲,专行酷暴,不念困穷,阴谋暗险,玩蔑天民,杀害物命,忍殄生灵,天符抄纪,夺禄诛魂,水火疾疫,灾体殃身,重罚雷府,馘斩分灵,永堕地狱,难出苦沦。人心机巧,神目昭明,阴报不错,罪遗后昆。世人学道,必正天君。心不暖昧,道自来臻。吾巡九天,监临万国,善纪青编,恶注黑籍。神光朗照,遍满覆载。人有私心,天无曲宥。欲修吾道,先除障欲。以谄事神,神不降福。普劝大天,晨夕警惕。守虚养静,天亲有德,默受玄微。,拔尔火宅。谛听坚修吾降咫尺,土地城隍,随在护守。信受奉行,恩及三宥。九天灵宝金华冲慧度人保命茅君真经

终。


:

①尔时:即那时,或很早以前。常用于仙真祖师讲经演法的开场语。

②茅君:指三茅真君。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人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来茅山修道,得道成仙,尊称三茅真君。

③仙曹:即仙官。掌管世人罪福。

④玉清宫:元始天尊居住的宫殿。元始天尊为三清之一,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天尊。

⑤宝珠:指元始天尊的法力。《度人经》说元始悬-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行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

⑥三界:(1)一般指天界,地界、人间界。(2)内丹名词。指欲界、色界、无色界。《长生诠经》认为: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状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这里指天界、地界、人间界。

⑦四府:神名。《道法会元》卷三四圣下注总称此极四圣府,道教以后天五行之精气,上应吴天而为之辅。天蓬乃木气之精,天为金气之精,翊圣为水气之精,佑圣为火气之精。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居元应太皇府;天献仁执灵辅真君,居元景丹灵府;诩圣保德储庆真君,居元照黑灵府;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居元和迁校府(详见《皇经集注》卷八)

洞玄:幽不可测。

⑨梵气:唐朝成玄英《度人经集注》说:凡言梵气者:皆是四维之天,维是角也,四维之天不属正宿,但得两边宿气相假而成,故云梵气。

无极:没有极限。

酆都:道教称为幽冥地府。

三邪:贪、嗔、痴。

八识:即眼、耳、鼻、舌、心、意、身、神谓之八识

七宝镜:七宝即七窍,喻七窍光明如镜。

⑮太极:指天地未分前原始混沌之气

二气:(1)先天气与后天气。(2)指阴阳。

赤子:纯真无私。

厥中:,相当于文言代词其。丹道即守中之意

希夷:意即虚无自然。《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大意是看不见就叫它夷,听不到就叫它希,摸不到就叫它微。

一阳:先天一气。

流戊就已:《易经》纳甲之法,坎纳戊,离纳己。戊土动属阳,已土静属阴。流戊就已,即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斗柄:即北斗星第五星至第七星。刘一明《悟道录》说:北斗七星,首四星名魁,尾三星名罡,又谓斗柄。在丹法上喻心。

二候奥:丹法二候,采药炼丹,有口诀相传

一元功:进阳火,退阴符,运用周天秘旨,炼养归炉。

五贼:出《阴符经》:天有五贼,见之者昌。贼,害义。天之五贼,即五行金木水火土,在天又称五星 

人之五贼在心,于眼为五色,于耳为五音,于鼻为五香,于舌为五味,于身为五触,于心为五毒。《黄帝阴符经集解》:人有五贼,只在于心,心正则柔和慈善,真清行之则吉;心乱则戾狠疾淫,浊行之则凶。

七情:道家以喜、怒、哀、乐、爱、恶、欲为七情。

吾因凡念,遂列朝簪:吾是中茅君和三茅君的自称。西汉时大茅君茅盈十八岁时入道,中茅君茅固与三茅君茅衷,曾分别任西河太守和武威太守等官职,晚年入道,坚心奉行,终成道果。所以这里有遂列朝簪之说。簪,簪子,插戴在头发上的饰物

幸遇元君:元君,道教对女仙的尊称。据《茅山志》记载:三茅真君曾在茅山修道期间,精诚以感王母与上元夫驾降茅山,得其教化。

简箓:,纪诸天曹官属佐史之名。简箓,天曹神职的凭证。

玉皇:道教信仰中的最高天神。

侍晨:一作侍宸,天帝的侍从仙人。

社令:土地神。

九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九个区域,叫九州。

岳渎:五岳四渎的简称。五岳即中岳意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四渎即江淮河济。《史记·封禅书》:四读者,江河淮济也。 

功曹:道教认为天界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司事,名曰当值功曹,或称四值功曹。

:中心或关键的部分。

五浊:见《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下》:一见浊,邪见:二动浊,目月短促;三众生浊,精神不明;四烦恼浊,嗔恚斗争;五命浊,短寿。

三涂:即三途,指人死后的三种途径。圣人死亡曰神,贤人死亡曰复,众人死之曰物。《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说:圣人养圣胎于神室,身内生身,阳神脱质,脱胎神化,谓之神仙;贤人在世,不与物交,性无所著,以生为察,以死为归。归者,复也。故贤人死之曰复;众生在世,魂梦念想,常与物交,故命将绝时,形神不能相离,如生龟脱壳,即死之后,境界黑暗,妄投不知所归何地,随业识以受生,或化异类而不自觉,故众人死之曰物。

:指三茅真君。

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道经认为,四生由众生在世随业力所化,业力即在人间的所作所为。

地狱:与天堂相对,即苦的世界。经书说人在生前做了坏事,死后灵魂要堕入地狱,受种种苦。这里.喻苦难危险的境地。亦凿的者四司

后昆:后代,子孙。

九天:中央与八方。《吕氏春秋·有始览》说: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㊹万国:普天之下。

㊺青编:纪人功德的册子。

㊻黑籍:录罪过之簿。

㊼谄:巴结,奉承。

㊽玄微:即道。

㊾拔尔火宅:离欲归真。

㊿咫尺:(zhǐ),周代八寸为咫。咫尺,表示距离很近。

51城隍:地方守护神。

52三宥:即日、月、星。

 

 


投诉